《北京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      一、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公寓是高校后勤保障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和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公寓工作,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学生公寓服务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广大师生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公寓在日常管理、规范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影响到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强学生公寓管理的政策制度,建立保障学生公寓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办法》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各高校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制定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教育部  公安部令第28号)、《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社政〔2004〕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2〕6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工作指南》(教发司〔2017〕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办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全程监管、务实管用、标本兼治,注重总结提炼各高校长期形成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探索,提出了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也提出了解决突出问题的方法措施,共包括: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机制、日常管理基本要求、学生公寓安全管理、住宿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学生公寓收费管理等共7章50条。主要内容既有上位法原则规定的细化完善,也有本地化的制度创新进行了规范性层面的固化。

      一是职责明确。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是一个综合系统,特别是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涉及到学校主体责任和部门管理责任,涉及到高校内部多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责任空置,都可能引发风险和问题,必须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高效的管理合力。《办法》规定了高校应成立学生公寓校级管理组织和日常管理服务部门,并明确了其具体工作职责。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办法》规定了高校要针对学生公寓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包括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等)、日常生活管理服务细则、日常卫生检查、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规范、设备设施管理维修和生活垃圾分类等制度等基本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学生公寓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是可操作性强。《办法》对高校学生公寓日常管理服务、公寓从业人员管理、公寓消防安全、住宿学生教育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解决了学生公寓日常管理“该干什么、怎么干”和“该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

      四、下一步如何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

      《办法》印发后,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让各项规定和措施落实、执行到位。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把《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作为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督促高校严格按照《办法》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引导各级后勤管理干部和后勤员工充分认清印发实施《办法》的意义,严格按照《办法》开展工作,推动形成按照《办法》履职、施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学校后勤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二是各高校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抓好贯彻落实。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市教委将会同卫生健康、公安消防等部门,定期深入高校学生公寓,督促指导学校准确把握《办法》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学生公寓日常管理中。

    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大京事】,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相应关键词】即可获取北京社保医保|公积金|居住证|小车摇号|公租房|政府补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