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体社字〔2017〕1号
各区体育局社体中心(群体科、业务科、体育总会办公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各有关单位:
2017年是实施北京市体育“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关键一年。为贯彻实施《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北京,促进体育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推动我市社会体育工作创新发展。根据2017年北京市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及《2017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要点》,特制定《2017年北京市社会体育工作计划和安排》。
现将文件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2017年2月8日
2017年北京市社会体育工作计划和安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的目标任务,切实履行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责,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借助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筹办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融合全社会资源形成共同发展“大群体”工作格局,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服务提档升级和社会化进程,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促进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努力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北京做出贡献。
二、工作思路
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全民健身的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紧紧围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品牌性、传统性、经常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社会体育的管理与服务,继续发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采取实际措施扶持体育社会组织、体育草根组织的健康成长;紧紧围绕健身活动整体布局,创新完成引导示范类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北京市级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和“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的管理,活动坚持服务民生、深入基层、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突出项目带动发展的原则,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调动和发挥各区、街道、乡镇等各级政府的作用,联合教委、民委、工会、妇联、残联等委办局和社会行业、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为构建全民健康的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计划安排
(一)积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部署任务和重要时间节点活动,以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落实引导示范类全民健身活动。
1.元旦新年登高,唱好开年迎新健身大戏。将2017年八达岭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北京主会场活动,作为拉开北京全民健身活动序幕的启动项目全力做好。
2.利用6月10日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纪念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7月31日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和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借助全国开展主题示范活动契机,发挥市级活动的引领作用,调动各区和相关委办局参与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将全民健身成果惠及京城百姓。
3.完成国家体育总局交办的龙舟、拔河、广场舞、健身秧歌、腰鼓、柔力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野战运动等比赛和活动。
(二)围绕北京市群众体育品牌活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广泛开展传统性、品牌性、经常性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1.隆重举办北京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体育节。体育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恰逢举办20周年。在继承、传承的基础上,对体育节举办的模式、项目、赛制等进行整体的创新,力求体育节以竞赛项目为主体,回归体育本源,增加竞技色彩,多元呈现全民健身魅力。
2.继续举办北京市第十一届“和谐杯”乒乓球比赛,以项目发展为促进,做大做强单项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赛事,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加强传统品牌建设,广泛开展传统性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组织市民羽毛球挑战赛、市民拔河比赛、市民健身操舞大赛、三对三街头篮球赛、体育公益活动社区行、健康走跑系列活动、绿色骑游、体质促进项目挑战赛、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健身气功比赛、扑克牌大赛等全民健身系列比赛活动等。
4.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族民俗健身活动。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为抓手,广泛开展新年登高、舞龙舞狮、秧歌腰鼓、健康走跑、龙舟、登山等各具特色、内容充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体育文化,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丰富节日期间我市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三)以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强冬季健身项目推广。
积极推广冬季健身项目,举办第四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滑冰、滑雪公益课,举办冰雪等项目比赛。引导各区打造冰雪项目“一区一品”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冬季健身运动,扩大冬季运动人口。在春夏秋等季节持续加大冰雪知识宣传力度,推广普及轮滑运动,为筹办2022年冬奥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拓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三地全民健身交流与融合。
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全民健身领域,通过开展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如龙舟、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健身气功、冰雪项目等比赛,丰富体育协同发展内容。
(五)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合力凝聚力,集合整合融合发展,加快全民健身社会化进程。
1.充分发挥教委、民委、农委、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委办局的作用,开展适合职工、青少年、农民、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各类人群的健身活动,举办足、篮、排、乒、羽、网、游泳、击剑、攀岩、轮滑、健康走跑、民族健身操舞、柔力球、花棍、健身腰鼓、冰雪项目等比赛和体育健身交流活动。
2.发挥相关行业、人群、项目体育运动协会作用,积极培育项目人口。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专项特点、特色的比赛和活动,丰富广大市民健身文化生活,满足大众多元化健身需求。
3.调动媒体、企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广告公司、社会草根组织等新兴力量共同办体育,各级政府要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六)抓好“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督导和管理,深化“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创建成果。
促进体育文化传播、促进体育组织发展、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的知名度,提质增效升级,打造区级亮丽全民健身名片,反映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力促“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可持续发展。立足本地,突出特色,深挖品牌内涵,扩大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创建和发展“一街(乡镇)一品”、“一社区(村)一品”,让品牌活动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使用和管理为核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制度。
培训工作要合理控制数量,重在突出质量。将组织管理型指导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提倡技能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学习第二技能,在组织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加健身技能等培训内容。
1.市级培训
(1)承办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00人。
(2)组织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000人。
组织培训各区体育行政部门、有关体协推荐的一级600人。培训项目包括武术、太极拳剑、健身气功、健身操舞、柔力球、空竹、花棍、健康走跑(登山、路径)、自行车、龙舟、组织管理、冰雪运动(轮滑)、综合类等;与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合作组织冰雪运动专项培训100人;组织体医结合健身气功培训200人;与市体育总会的有关协会合作组织自行车、龙舟类培训100人。
(3)组织一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再培训1000人。
组织各区体育行政部门、有关体协推荐的培训冰雪运动知识普及推广与体医结合等培训800人;与健身气功办公室合作组织健身气功培训100人;与市总工会合作组织健身操舞培训100人。
2.市级人群体协
支持市职工体协、市民族体协、市老年体协、市农民体协、市残疾人体协组织二、三级培训,管理本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
3.区级培训
培训5000人,其中,二级2000人、三级3000人。
各区体育行政部门要统筹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进一步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严格三级指导员准入门槛,合理晋升二级指导员,推荐优秀人员晋升一级和国家级指导员。注重指导员技能培训,加大发展冰雪运动、体医结合和传统体育培训。
(八)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办好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
1.与北京体育广播联合打造“运动北京”概念,推出“1025动生活”、“界内界外”等空中科学健身指导讲堂。
2017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025动生活》首播为每天9:00-10:00,重播为22:00-23:00,《界内界外》为每天17:30-18:00。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并设有重播,加大全民健身普及力度。
2.联系各单位继续推进基层面授科学指导大讲堂。
(1)由市总工会、市直机关、各区体育局、开发区社发局、燕山体育中心选择场所,全年在市区内各大公园进行讲座不少于25场。
(2)各区体育局、开发区社发局、燕山体育中心全年应举办不少于10场的区级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
(九)规范建设,稳步推进,继续做好健身气功管理工作。
1.加强站点管理工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0〕21号)和《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第9号令)》的要求,各区体育行政部门认真梳理“设立健身气功站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流程,在保证站点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站点建设力度,10月前完成新建站点审批业务,11月底进行站点年度检查。年检方式将采取站点负责人在手机客户端上传资料和信息方式进行,尝试无纸化年检。
2.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推广普及工作。
继续与市政府防范办合作,加强健身气功宣传力度,共同举办北京市健身气功比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精神,继续与市中医管理局合作,培训100至300名中医师为健身气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扶持部分社区医院设立健身气功站点,开展宣传合作,促进健身气功与中医在养生、保健、康复领域相互融合,探索体医结合、协调发展的途径;继续与市经信委合作,加大手机客户端的宣传推广力度。
3.组织健身气功展示和比赛。
承办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闭幕式;举办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预赛暨北京市健身气功比赛、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北京会场)暨第九届北京市体育大会健身气功比赛;选拔优秀队伍参加2017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决赛、第二届中国健身气功艺术生活周和第三届京津冀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各区体育行政部门在辖区开展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和健身气功站点联赛选拔赛,东城、西城、石景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燕山地区开展百城活动,其它单位可选择开展百城或千村活动,此项工作在11月份之前完成,并刻录视频资料,便于统计和参与全国表彰。
4.加大骨干队伍建设。
举办一期健身气功段位培训班,并进行考试和评段;选拔优秀健身气功骨干参加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的国家级指导员、裁判员和精英骨干培训班;采取《北京健身气功》手机客户端线上报名方式,面向社会健身气功爱好者举办六期健身气功培训班。
(十)选派优秀队伍参加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交流活动,加大区域、各区之间交流力度,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群众健身水平。
1.为保证群众健身活动持续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学习兄弟省市经验,开阔视野,市里选派优秀队伍参加全国性群众体育健身项目比赛活动,展示北京市全民健身成果。
2.各区之间,包括城区与城区、郊区与郊区、京津冀区域等,寻找全民健身发展的共同点,取长补短,加强横向全民健身交流。
3.各区利用与相关省市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的良好资源,加强与其它省、区、市进行相关全民健身活动的交流,结对互促,共同提高。
2.2017年北京市有关单位、行业、系统、社会组织活动计划安排表
来源:北京市体育局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大京事】,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相应关键词】即可获取北京社保医保|公积金|居住证|小车摇号|公租房|政府补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等指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