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体产业字〔2022〕12号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
现将《2022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与行业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本区域内体育产业与行业管理工作。
北京市体育局
2022年3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与行业管理工作要点
2022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与行业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市场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实效,以良好发展势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顶层设计,谋划产业布局
(一)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深入落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三大球”“三小球”等大众体育项目市场健康发展,鼓励冰雪、马术、击剑等高附加值体育项目创新发展。鼓励各区立足区域优势,积极培育体育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区域产业品牌。
(二)完善调查统计机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市区两级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统计制度,鼓励开展区级体育产业名录库调查工作,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名录库。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建立体育产业数据联合发布机制。鼓励各区建立规模以上体育企业台账并动态更新,加强重点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探索建立体育产业数据监测机制,做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
(三)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奖励政策引导作用,做好2022赛季体育职业俱乐部评估奖励工作,修订完善新建场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优化申报办理流程,提高财政资金带动效益。鼓励有条件的区出台针对性体育产业政策,发展体育产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体育设施建设,提升体育市场供给服务质量。
二、坚持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升级
(四)促进冰雪消费升级。借助冬奥契机,办好“2022年北京冰雪消费节”,发布北京冰雪消费地图,打造冰雪运动消费目的地。鼓励各区开展丰富的冰雪消费活动,加强供给和服务。开展冰雪消费调查,积极谋划、努力提升北京冰雪消费市场活力。
(五)打造“8·8”北京体育消费节品牌。持续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搭建互动平台,办好第三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鼓励各区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培育体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时尚消费,发展夜间体育消费,全方面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任务落实。落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体育消费质量提升配套实施方案,推进北京国际体育产业园、南海子体育休闲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推进首都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各区要围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明确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工作落实。
(七)开展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开展体育消费调查研究工作,建立北京市的体育消费常规监测机制,针对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开展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准确评估北京体育消费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依据。
三、注重示范引导,促进融合发展
(八)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引导建立市、区两级重点企业名录,注重开展重点企业调研走访工作,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发挥体育产业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协调协商机制,注重研究解决体育企业发展中的难题,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九)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管理。做好2022年市级产业基地评选及国家级产业基地推荐工作,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培育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丰富全民健身产品与服务供给。
(十)推动体育产业融合与协同。注重加强融合,组织开展2022年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时尚网红健身打卡地评选,做好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荐,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 举办京津冀体育产业大会,搭建三地资源对接、政企交流平台。联合组织开展2022年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四、规范市场秩序,改善营商环境
(十一)规范体育培训市场。落实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规定,创新和加强体育类培训机构事中监管,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模式在体育培训场景应用落地,形成示范效应。落实“双减”政策,市、区体育部门共同做好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市场准入审查工作。
(十二)加强预付消费管理。落实本市预付费管理工作要求,推进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落实,保障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对健身行业和体育培训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倡导诚信经营、理性消费。做好消费者投诉受理工作,注重市区联动,依法妥善协调解决消费纠纷。
(十三)做好体育市场许可与审查工作。完善高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许可管理工作,指导各区体育部门进一步提高许可工作效率。推进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变更和年审事项告知承诺制,在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登记审查事项上,落实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取消相应证明材料,积极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加强市级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日常监管工作。
五、聚焦责任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十四)健全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各区体育部门要高度重视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通过自评、实地抽查、不定期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各区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层层压实安全责任。
(十五)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加强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安全监管及风险防范工作,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危化品专项治理,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创新安全监管方法,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履行主体责任能力。
(十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组织开展应急宣传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修订体育场所安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培训和游泳、滑雪场所应急救援演练,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机制。
六、精准防控疫情,落实四方责任
(十七)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压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要求和措施。根据本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加强形势分析研判,以健身房、团体性与对抗性体育项目、体育培训机构等场所为重点,及时修订完善体育行业疫情防控政策和指引。
(十八)加强行业监督检查。适时调整防控方案、技术指南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市、区体育部门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围绕重点时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组织开展全市体育行业疫情防控责任落实督导检查,督促属地和体育经营单位防控责任落实,推动体育行业科学防控、安全运营,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排除化解聚集性疫情传播风险。
来源:北京市体育局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大京事】,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相应关键词】即可获取北京社保医保|公积金|居住证|小车摇号|公租房|政府补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等指南信息。

.jpg)
全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