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建筑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回顾了2009年北京建筑业发展概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发展中的特点。报告显示,2009年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4059.7亿元,在外埠市场完成的产值达到2375亿元,首次超过在本市完成的产值,区域结构明显优化。
2009年全市工程建设开工、投资呈现出一季度见底、二季度复苏、三季度回升、四季度平稳的运行态势。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5%。房屋建筑开复工面积1.36亿平方米,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22.7%。重点工程实现开工107项,竣工52项,完成投资1189.3亿元,超出2008年448亿元。中央工程开工量同比增长近一倍。政策性住房新开工面积达到938.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初850万平方米的计划目标。
建筑业总产值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总产值4059.7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创近八年来的新高,比全国总产值增速(22.3%)高出10.1个百分点。从全国建筑业发展情况来看,本市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4%,排名从2008年的第六位跃升为第四位,排在江苏、浙江、山东之后。建筑业增加值占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4.7%,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为本市经济企稳回升做出了积极贡献。期末从业人员达到56.8万人,同比增长20.9%,占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10%左右。建筑业已成为本市拉动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
区域结构明显优化。2009年,在外埠市场完成的产值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长60%,超过在本市完成的产值1685亿元;在境外市场完成营业额926.2亿元,同比增长82%。北京市场、外埠市场、境外市场的构成比例约为3:5:2,均衡的区域结构,有效防范了单一市场规模波动的风险。从全国范围来看,本市在外埠市场完成的产值居于第三位。而以“外向度”(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本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来衡量,本市达到58%,排名全国第一。
此外,全市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体系,夯实安全管理工作基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年”活动的各项工作部署,北京地区共有11项工程荣获鲁班奖;围绕推动建设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颁布15项地方标准,16项工法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工法;城镇既有居住建筑、普通公关建筑节能改造均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工程目标。
报告指出,2010年持续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为北京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仅就北京建筑市场而言,轨道交通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政策性住房建设量大面广;以通州为代表的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按照世界一流水平完善各项城市配套设施;三年投入2900亿元,统筹改善城市南部、西南部地区交通、公共服务发展环境,这些都为北京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大规模建设任务对本市建筑业发展也提出挑战,一是建造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围绕发展目标资源整合水平不高,围绕最终建筑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组织融合度有待提升;二是长期依赖于投资规模扩张的产业外延式增长模式有待转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投融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北京建筑业距离适应全球发展环境、充分市场化、产业化、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依然是北京建筑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今后,本市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进建筑节能,建设“绿色北京”;转变生产方式,推进住宅产业化;抓好安全质量,确保行业和谐发展并着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诚信市场环境。
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